Search

連續兩天的「Château Bel-Air Quinsac」垂直品飲結束了,台中跟台北兩場的模式其實...

  • Share this:

連續兩天的「Château Bel-Air Quinsac」垂直品飲結束了,台中跟台北兩場的模式其實不太一樣,我更喜歡純品酒會模式,讓我能傳達更多我想傳達的感想,不過還是要感謝台北、台中兩地酒友們的力挺,同時也感謝為湊齊這次活動酒款的「 酒江村 Whistream Town & 太順店」的大力相助,因為有你們的相挺,讓我能越來越茁壯與強大!
話說在波爾多「Bel-Air」指的是美麗的空氣,或許中文用「好山好水」來翻譯會更合適一些,但是「Bel-Air」同時也是一個菜市場名字,因為在波爾多中機乎每一個子產區都能找出一間以上叫「Château Bel-Air」的,但很奇怪的是,只要是掛這個名字的酒款我目前沒喝過難喝的。
而我們這次的主角「Château Bel-Air Quinsac」則是位於兩海之間的 Quinsac 村,同時也是位於「Premieres Cotes de Bordeaux」與「Castillon Cotes de Bordeaux」產區,不過因為這間酒莊不產甜白酒或貴腐酒,所以「Premieres Cotes de Bordeaux」直接跳過,但他們卻生產了在兩海之間佔不到1%產區的100% Semillon,而且還是干型白酒,或許是釀造時有混入一些貴腐葡萄,還是很年輕的 Château Bel-air, White 2017 已經有了一些微微的蜂蜜與熱帶水果果干風味,相信在5~10年後他的風味鐵定會讓一堆人吃驚。
而這次品飲了15、16、17、18四個年份六款酒中,我跟大家一起探討各年份的優缺點,雖說大家都說15、16是大年份,但15年則在採收時遇到斷斷續續的雨水捍擾,16則是總體都很優的一年,17較冷,而且還有霜凍、暴雨與冰雹的搗亂,不過收成期的天候確很ok,18則是先壞後好,連續大雨使得有機農受到挑戰,很多不得不用波爾多液來確保他們當年的收成,但再這之後一路的好天氣使得18的葡萄有更集中的風味。
這次品飲後不少人對17、18年份是很有好感的,甚至比15年還要多人喜歡,當然16年我們用的是高階款「Grand Vin de Château Bel-Air Quinsac 2016」似乎不用比較大部份的人都喜歡,不過其實「Château Bel-Air Quinsac」在2014年釀酒設備更換後,或許15年只是釀酒師尚在掌握泥水溫控發酵槽而已,而17、18已經練手過幾年,所以反而表現的更出色?不管是如何,我仍覺得波爾多年份是重要,但釀酒師則佔了更多的比例。
ps.感謝「 #老虎喝紅酒 (愛姐)」協助台北、台中兩場活動,也再次感謝「酒江村」的鼎力相助,還有「布朗尼咖啡餐廳」與「生 葡萄酒&清酒 專賣」提供良好的場地;沒想到迎賓酒「禾富酒莊碧亞拉氣泡酒」也大受歡迎!
(飲酒過量有礙身心健康,未成年請勿飲酒&酒後不開車)
#酒江村 #ChâteauBelAir #Castillon #Bordeaux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